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反收買新聞講座:文化大學)「噴射機」反新聞置入的一年 黃哲斌促爭話語權

「噴射機」反新聞置入的一年 黃哲斌促爭話語權

(轉載自:目擊者電子報
http://mediawatchtaiwan.blogspot.com/2011/12/blog-post_19.html#more
黃哲斌認為,政府在法律規範下,已暫時減少進行新聞置入,但像美麗灣渡假村等商業團體仍大舉使用新聞置入自我包裝。(宋小海攝)

文/宋小海(目擊者電子報記者)


去年辭去報社職位抗議新聞置入現象的黃哲斌,歷經一年後,12月16日受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邀請,在文化大學新聞系進行〈一年了,我們再看置入性行銷〉演講,並引用「土徵條例」、「美麗灣」等時事關鍵字,除了比較目前政府及企業在新聞置入的差異,並指出反對新聞置入歷程與公共議題的關連,而每個人都可在主流論述之外,思考取得、展現自己的話語權。

黃哲斌回憶說,去年12月12日他正式離開中國時報,隔日在部落格開始撰文,寫下「乘著噴射機,我離開《中國時報》」,希望揭露台灣新聞媒體的置入行銷現象,而在網友的建議下,借用當時的連續劇《夜市人生》,開始了「業配人生」第一集。



接著他在一個月寫了整整20篇,而進展也超過預期,除了100多位新聞傳播學者公開呼籲抗議政府不該做置入行銷,記協、媒觀等團體結合超過200多個民間團體組成「反收買新聞聯盟」,而朝野兩黨迅速表態出乎黃哲斌意料之外,並在今年一月通過了預算法修正案,政府不得再用公部門預算購買新聞。

黃哲斌分析目前台灣媒體的市場新聞學導向、媒體供過於求現狀、廣告量萎縮等情形,致使「業配新聞」在一家媒體獲利後其他媒體群起效尤。他以花博為例,光是去年第四季,台北市政府花在新聞購買的金額就超過1億元,除了蘋果日報較少外,幾乎各報及電視台都有這樣的新聞。

黃哲斌指出,新聞價值是浮動、比較而來的,但一旦廣告主委刊「頭條新聞」,它即是廣告,編輯台就失去了自主權,廣告價格取代新聞價值,並排擠其他新聞,並將嚴重傷害編輯台的自主、讀者知的權力,以及新聞對於政府、企業的權力制衡關係。

對於國內外公關界行之有年的「置入性行銷」,黃哲斌說,他並非反對所有置入性行銷,而是反對「新聞置入」行銷,而歐美國家也已明訂新聞及兒童節目不得置入行銷。


五關鍵字歸納一年心路

黃哲斌說,回顧一年來的「業配人生」,他自己有五個關鍵字。首先是在文化大學已是第「75」場關於反新聞置入的演講與座談場合,他認為這些活動意義,在於讓不同領域人士甚至是高中生,開始理解為何不該新聞置入,只要多一個人瞭解並帶給他身邊的親朋好友,就有正向力量抵銷目前媒體、政府及企業的不當作為。

接著黃哲斌的關鍵字分別為「懶人包」、「土徵條例」、「美麗灣」,詮釋如何爭取話語權、詮釋權及對話權的過程。對於網路文化習慣中,將不同出處的網路連結或資訊,蒐羅在一篇網路文章的「懶人包」,黃哲斌則表示自己也會針對重大議題,貢獻自己微小的努力,找了更多比他分析、現場目擊或報導,匯集整理「懶人包」,透過網路傳播,讓人們可以在主流媒體與政府人物的話語背後,聽到另一面的聲音,而「土徵條例」及「美麗灣」,也是黃哲斌已整理過懶人包的關鍵字。

《土地徵收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行政院版逕付二讀後,12月13日各地農民、學者及青年學生等支持民間版本者於立法院靜坐抗議。最後行政院版條文全數三讀通過。(宋小海攝)






















列為關鍵字的「土徵條例」,剛在黃哲斌演講前3天,由立法院通過行政院版本的,而遭民間團體批評無法杜絕土地浮濫徵收現象,是「假修法、真騙票」。黃哲斌指出,像最近「土徵條例」或是文建會《夢想家》爭議,可以看出今年政府對政策爭議,相較於去年的國光石化、EFCA等議題,已經較不敢對此進行包裝美化的新聞置入報導。

美麗灣」則是企業透過媒體積極從事新聞置入案例。黃哲斌指出,美麗灣渡假村是設於台東海岸的飯店,據說將於年底營運,因此透過聯合報系進行置入行銷,幾乎每週都有,標示聯合線上企劃╱美麗灣提供,但內容是一味地講美麗灣的好話。「其實它是一個環保紀錄非常差的飯店,甚至被台東環保聯盟控告過好幾次,法院都判決飯店敗訴不能再蓋,可是我們偉大而神奇的台東縣政府還是繼續讓它蓋。」

而最後一個關鍵字則是日前剛宣佈離開主播台的中視主播「沈春華」,則是因傳出沈春華不再願意配合業配新聞而離開的訊息,透過臉書社群傳播又經報媒轉載。黃哲斌認為,此消息是否正確有待商確,但至目前為止,許多電視新聞及專訪、平面媒體的美食、生活及消費新聞版面,業配新聞依然充斥,而沈春華的離開也的確顯示台灣目前媒體工作環境依然惡劣。


採訪報導 職業倫理還是公民權利 

與會的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前天母合眾國社區雜誌發行人方儉則表示,過去在聯合報、民生報等媒體工作,當時是廣告主搶著要擠上媒體版面,而現在即使修法禁止,其實許多記者頭上還是有「廣告業績」壓力,若不要新聞置入,媒體是否有其他營運模式?面對現在新聞業的狀況,方儉則認為記者應自身透過記者協會等組織建立在職進修及認證制度,建立職業倫理,讓記者在也能以個人身份工作。

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陳慧蓉則認為,記者專業是個議題,採用像律師等行業的同業公會模式認證制度也許可行,但公民記者或一般民眾又該如何自行採訪資訊,這與現今「公民記者」趨勢有所矛盾。

方儉補充回應道,記者對於自身職業保護有其必要,而非讓渡給國家或媒體老闆,從業人員又為何不能自己定義?僅管許多重大新聞事件並非由專業記者揭露引起迴響,但從業人員應該讓職業有其自尊與榮耀。


廣告喬裝新聞 新聞需廣告見報

陳慧蓉另以「樂生運動」在12月15日的廣告為例,因為所有新聞對樂生報導版面、時間有限,逼得參與運動者必須再去買廣告,但它本應該是新聞、公共議題,而在新聞版面卻看到的是業配廣告內容,如此情形記者該怎樣跟經營權抗衡,拿回新聞專業?

樂生保留自救會指出運新莊機廠邊坡工程,已導致樂生新、舊院區多處裂痕,恐將造成走山危機。左圖為自救會於11月24日前往監察院陳情,演出捷運工程造成人民被活埋的行動劇。(宋小海攝)右圖為樂生運動者於12月15日所刊登的廣告(翻攝自蘋果日報)。




「以前報老闆的喜好,以及廣告部的利益考量,都還要經過記者、主管與總編輯這幾關。」黃哲斌回應說,就算沒有了業配,政府、企業當然還是會試圖影響操弄媒體,但為什麼會更加「業配新聞」深惡痛絕,是因為它更赤裸直接地用金錢購買新聞,新聞工作者連掙扎、衝突或妥協的空間都不見了,新聞最核心的價值都已泯滅。


將剩下七條跑好

對於新聞工作者如何爭回自主權,黃哲斌也認為主流新聞媒體仍然有影響力,需要有想法的人投入,雖然新進工作者發言空間當然少,但仍可表達不喜歡業配新聞;如果十條新聞遇到三條是業配,就把剩下七條跑好,甚至主動關心其他同業不會關心的議題。

黃哲斌認為,自己認為台灣的主流媒體很難有劇烈改變,現在有許多例子,越來越多的新聞工作者是在體制外揭發重大議題,產生影響力,不過體制內的角色也仍重要,還是可善用場域發出聲音。

主持人文化大學新聞系講師夏士芬說,其實大學院校等機構宣傳研究成果,也存在購買教育新聞頭條的情形,而連知識分子都使用這樣的手法,等於是只要有錢就有話語權。面對現在記者在組織內部很難有自主權,期待媒體改革團體能集結鬆散人民力量,促進民眾對政府及企業的討論。

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

反置入校園講座2011年最終場:文化大學


一年了,我們再看置入性行銷

一年了,從黃哲斌與媒改學者們發起的反置入性行銷將近一年了,在這一年裡面,究竟是否還有置入?或是說,我們的新聞與政治及商業之間的界線是否越來越清晰,或是越來越模糊?

同時,在這一年的時光裡,我們看到了預算法修正通過了,暫時遏阻了政治力量的進入,但是,政治力量卻用廣編特輯的變種方式滲入,同時,美食廣告或是美食新聞、地產廣告或是地產新聞,這些區分在這一年中也沒有清晰過(或是說,從來沒有清晰過)。

因此,12月16日,我們在乘著噴射機滿一年又三日的時候,我們在陽明山的文化大學舉辦了這一場講座,我們將邀請黃哲斌先生與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的劉明堂先生一同來看,收買新聞的一年回顧與未來的展望。

延伸閱讀:
1.第一次買新聞就上手:
http://blog.chinatimes.com/dander/archive/2010/12/13/579524.html

2.反新聞收買運動大事記:從《預算法》修法後半年來之回顧
http://www.mediawatch.org.tw/node/1605